《人民日报》革命文物系列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时间:2019-06-19 09:49    来源:未知    作者:编辑    点击:
《人民日报》革命文物系列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于6月8日在陕西延安举行,国家文物局拟定活动主题为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为配合相关
《人民日报》革命文物系列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于6月8日在陕西延安举行,国家文物局拟定活动主题为“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为配合相关宣传,根据社领导指示,人民日报社在宣传报道上给予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在《人民日报》上开设“革命遗址新貌”专栏,并在重要版面连续刊发深度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自5月8日起,《人民日报》在“革命遗址新貌”专栏连续刊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西柏坡纪念馆——穿越时空讲述奋斗岁月》《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更生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也能这么潮”》《革命圣地延安创新形式讲好故事——追寻先驱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井冈山革命旧居旧址——亮起来 活起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培养30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小小讲解员 馆区成一景》等多篇报道,用一个个充满现场感的细节和故事反映了各地在保护利用革命遗址工作上的最新经验,展示了政府有力保护、群众热爱先烈、革命遗址不断焕发活力的生动实践。据不完全统计,“革命遗址新貌”专栏系列稿件在网络上的累计阅读量超过百万次,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主要网络媒体都在重要页面转发报道,有关报道的网友跟帖评论的数量总计达上百条,社会反响强烈。

6月9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在要闻4版推出深度报道《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写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全面回顾近年来我国在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宣传红色文化、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在同版还配发了特写《追寻“到延安去”的足迹》、消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延安举行》,生动展示了遗产日的主题活动。6月8日,《人民日报》6版推出《32年前,申遗迈出第一步》《我亲历的首次跨境申遗》,回顾新中国第一次申报世界遗产的历程,同日3版推出评论《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人民日报》浓墨重彩的报道营造了良好宣传气氛,很好地突出了活动的主题,受到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这组报道能够取得较好传播效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人民日报社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组织落实,为组织这次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系列报道提供了指导和遵循。二是精心策划,周密布置。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作为牵头部门,联系地方分社和总编室,精心挑选革命遗址,周密组织报道策划;地方分社积极配合,迅速行动;开辟固定版面,精心编辑。各部门协同有力,使专栏稿件及时见报,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氛围。三是稿件主题突出,采写扎实。各稿件聚焦遗址保护利用新貌,突出一个“新”字,或是反映保护利用设施的变化提升,或是反映传播手段的更新迭代,或是反映遗址展示传承的最新进展,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亲切生动,有现场感和画面感。

总体看,“革命遗址新貌”系列报道是国家部委与中央媒体密切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既反映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大部署的行动进展,又突出了新闻性、可读性,寓宣传工作于新闻报道之中,实现了宣传革命文化和突出新闻价值的“双赢”。 (任正文)


栏目列表
热门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