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 传承 ——遗产日活动让革命文物绽放光彩 |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极不平凡。6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北京召开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要求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对保护文化遗产有更大声势、更高规格的宣传和推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作出的新部署,充分体现出中央对文化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对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工作的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向。 党和政府关心支持,文物人努力奉献,社会各界积极参与,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保护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的《回延安》把人们带回当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情境。 6月8日,包括沙可夫、茅盾、丁玲、冼星海、胡蛮、周立波、向隅和唐荣枚、马可、安波、田方和于蓝、瞿维和寄明、蔡若虹、彦涵、贺敬之、石鲁、柳青、杜鹏程、李若冰、韩起祥、李有源等20位革命文艺家个体馆在内的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对外开放。 青的山,绿的水,一孔孔沧桑的窑洞内,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和实物,展示着老一辈人民艺术家当年生活的场景和作品手稿,静静地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驻足聆听、感受。这是近年来,投入7.5亿用于周边居民和单位征收安置,2.7亿用于旧址保护维修后的成果。 党中央在延安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留下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级别最高、保护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革命旧址群。 2011年以来,延安先后投入资金70多亿元,动迁12.6万人,完成了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外围征收安置工作;争取3亿多元资金,对军委三局、边区交际处等30多处革命旧址进行了维修改造;在推进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的同时,大力提升展示水平,截至2018年年底,445处革命旧址已维修开放47处,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数量达到了47座。 发挥红色教育、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仅2018年,延安就承接全国各地各类培训班6383期,培训30余万人;当年游客突破6300万人次,创综合收入达411亿元,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福州三坊七巷,一片爱国主义旗帜高扬的红色土地,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福建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会场就在这里开启。 这片红色土地,正是20多年前在福州主政的习近平同志带领下,福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有识之士为经过努力保存利用起来的。 如今,每一天,三坊七巷都是人潮如织。徜徉在幽深的坊间巷里,人们沉醉于“明清建筑博物馆”雕梁画栋的精美绝伦,惊叹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感悟着福州厚重的历史,感喟于“海滨邹鲁”悠久灿烂的文化。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感知人文、触摸历史、体验红旅的精神文化需求普遍高涨,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把革命文物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动能、作为地方发展的名片,保护革命文物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 传承 “1943年我参加革命,过往的种种总是历历在目……”今年93岁高龄的梁克兴,在2019年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会场上讲述了他的戎马岁月。 梁克兴说,“1948年,我参加了蒲城县的十里铺战役,战斗中我的头让手榴弹击伤三处,现在头上还有弹片擦伤的痕迹。1949年,我参加了解放兰州战役,那几天天气不好,不是阴天就是雨天,我们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持续了近半个月,但我们个个不怕苦,不怕死,战胜各种困难,英勇顽强杀敌。” 梁克兴,延安富县人,1943年参加革命,在西北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团一营营部担任通讯员,参加过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宝鸡等战役,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复员回乡务农,2013年12月到八一敬老院休养。 如今,在八一敬老院休养的他依然闲不住,时常给来院的子弟兵、学生讲革命传统,讲延安的红色故事。梁克兴说,“做为一个延安人,我们要保护好每一处革命文物,讲好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把它的作用发挥好。”同时,他希望年轻一代,要牢记历史,牢记使命、发扬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梁克兴的期望没有落空。 延安中学高二(2)班的杨紫欣是“小小讲解员”的一员,她和她的小伙伴时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拿着干粮,带着水壶,志愿到各红色景点,为参观者讲述红色故事,宣传延安精神。“革命前辈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时时感召着我,激励着我。”杨紫欣告诉记者。 一个个活动,一次次经历,让杨紫欣对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地领悟。杨紫欣说,“延安精神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口号,她是毛主席创作《沁园春·雪》的小炕桌,是毛主席在杨家岭耕种过的那块菜地,是周总理用过的那一辆纺车,她是枣园的灯火,是延安的宝塔……” “今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和工作,我都是那个从黄土地走出来的延安儿女,我会永远做一名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弘扬者和宣传者,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杨紫欣说道。 守护 “火箭人”张俊是长城小站的一员,在今年自然和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上,他获得“最美文物安全志愿者”称号。 1999年成立的长城小站至今已20年,长城小站是由长城爱好者与长城志愿者自发组建并运营的公益性组织,一直致力于长城的保护工作。2004年起,长城小站志愿者发起长城沿线宣传保护活动,通过长城沿线学校助学来进行长城与文化的保护宣传工作,目前长期维护的有小学十余所。 作为长城小站的一份子,张俊时常进入到长城沿线的村落和小学,给那里的乡民还有孩子们去讲长城,重点是长城沿线的学校,通过帮助并影响孩子们,来影响更多的人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长城和文化。 张俊说,“要让长城沿线偏远欠发达乡村农民,认识到朝夕相伴的一道残破的‘墙’,甚至墙都没有的残损的遗址是珍贵文物,需要宣传,需要教育。”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红色基因的重要传承者。长城保护需要专门的保护机构和专业的保护人员,作为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长城保护需要张俊这样的志愿者也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主会场活动上,北京市长城保护员队伍正式成立,是加强长城保护力量,健全长城保护力量的有力举措。 据了解,北京市长城保护员队伍共计463人,包括全职289人,兼职174人,分布在北京境内自东向西的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六个区。长城保护员将进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建立区、镇(乡)、村三级长城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将对长城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出险点段快速处置、长城野游科学管控,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保护员每次巡视时都要拍摄照片上传到APP,并配以文字描述汇总到后台系统,系统会观测到同一拍照点不同时期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长城健康状况。 在革命文物大省福建,同样在为守护文物安全而努力。6月9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文物安全志愿者主题活动“互联网+文物安全志愿服务”APP上线,“APP上线是国家文物局在陕西、福建两省开展“中国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动”试点的成果”,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林文珍介绍。 此外,福建省依托厦门思明区鼓浪屿等七种不同类型文物成立7支文物安全志愿服务队,还成立了福建省直文物安全志愿服务队,目前有8支队伍,共拥有200余名志愿者。逐步形成了人人重视文物、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宣传 19岁的华侨孔迈和小伙伴瞒着父母回国抗日,那张“妈,把我献给祖国吧!”的照片,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探寻《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之路,解读作品背后冼星海、光未然两位人民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走,到延安去!”——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晚,央视《开讲啦》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整场节目有泪点、有笑点、有燃点。 着眼于“让文物活起来”,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围绕“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国家文物局精心筹划、各地文物人和媒体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征集评选推介遗产日主题口号、编印散发宣传特刊、举办“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图片展”、从延安再出发——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公开课走进延安……开演开讲红色展演、红色故事会。不同形式的活动精彩纷呈。 遗产日宣传报道活动受到读者、网友的高度关注和参与。 新华社《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纪实》、人民日报《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 ——写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光明日报《保护传承文明基因 呈现更多中国精彩》等文章被广泛转载;《开讲啦》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题节目被多家媒体转发近5000次;延安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和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活动、文化遗产公开课当日直播总点击量360余万次;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中国文博联合文博微博矩阵推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话题、“遗产日海报宣传”、文化遗产网络知识大赛”“微博故事挑战赛”等活动,阅读量逾3000万。 截至2019年6月9日18时,主会场活动原创媒体报道80余篇,转载报道14.3万余篇(条),全国各省博物馆开展的遗产日相关活动报道90万余篇(含转载)。 网友纷纷留言,为遗产日活动点赞,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新认识和向往,并普遍表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文物主题教育。 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延安精神的时代风采、革命历史的丰功伟绩、红色文化的永恒魅力被广泛传播;全社会加强文物保护的共识得到提升,热爱文化、珍惜文化的历史情怀得以涵养。 遗产日,让革命文物绽放精彩。(张伟 李瑞 徐秀丽) |
保护 传承 ——遗产日活动让革命文物绽放光彩
时间:2019-06-14 09:01 来源:未知 作者:编辑 点击:次
保护 传承 遗产日活动让革命文物绽放光彩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极不平凡。6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北京召开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