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诠释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作为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一部分,南京博物院推出的以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史为主题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和包容”特展于5月18日上午开幕。南京市相关博物馆推出的展览也同期开幕。
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和包容
“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和包容”特展,由南京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东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东、西、南、北、中等八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选取了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具有不同地域文化属性的文物约300件(组),向观众呈现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绵延不断、多元一体、包容开放的独特气质。
展览分为“群雄并起、华夏一统”“百家争鸣、重礼尊儒”“百工巧技、器以载道”“民族融合、丝路通途”等四个单元,展示从纷争到统一的大背景下,英勇的华夏民族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强大创造力。
此次展览集结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不乏教科书级历史见证物,如秦兵马俑、吴王夫差剑、“王子午”鼎、人首蛇身玉饰、错银铜双翼神兽等。
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强盛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从陶俑面部特征看,有关中大汉,也有羌人、戎狄人等其他民族成员,这是统一国家中多民族共存的实证,透过特展中两件珍贵的铠甲武士佣和跪射武士俑,依然能够感受到秦军雄壮而威严的气势。
亮相特展的“王子午”鼎是已知春秋中晚期最具楚国风格的铜鼎,鼎侈口,束腰,平底,兽首蹄足,器表饰浅浮雕蟠螭纹、窃曲纹和垂鳞纹,器身的六条龙形怪兽为失蜡法铸成,昂首卷尾,具有极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楚文化的宝贵资料。
展览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交流融合等方面展示春秋到秦汉的历史面貌,着重以宏大文化视角,诠释中华民族用1000年的不懈努力奠定了生生不息、绵延至今2000年中华文明传统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并以此表达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汲取优秀文化养分以获取不竭动力。
同时,南京博物院还举办了“博物馆文创设计展”,展览以博物馆展览设计、教育活动设计和衍生商品设计在内的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为基础,与国内相关博物馆文创精品共同展出。该展览展示了当下阶段,博物馆利用馆藏优势,利用藏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创意设计到文化创意产品当中,并且让它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文物“活起来”这一创造性的呈现成为现实。
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文物联展
南京市博物总馆积极探索使公众可以平等享受公共文化发展成果的相关实践,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为配合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南京市博物总馆举办的“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文物联展”于5月17日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开幕。
该展览是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座城市的合作举办的第一个文博主题展览。
展览以“多元与包容”、“区域协同发展”立意,展出来自南京都市圈八个城市18家博物馆的文物207件(套),其中60%以上一级文物,通过都市圈形成、各城市历史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三大部分内容,体现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仅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圈,也是自古以来的文化圈,既展示各城市独特、多元的文化个性,又体现都市圈城市间的文脉相通、文化相融,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共同体。
“四种革命精神”大联展
江苏革命资源丰富,在江苏大地上熔铸而成的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真实写照。5月17日上午,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联合举办的江苏“四种革命精神”大联展开展。
此次展览亮点纷呈,总展线约150米,共分为“信仰的力量”“人民总理周恩来”“铁的新四军”“决战淮海 精神永存”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江苏四种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市一共推出“看南京”“颂英烈”“品非遗”“赏艺术”“云展览”六大主题74项展览和文博活动。江苏“四种革命精神”联展是“颂英烈”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浓墨重彩地展示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此外,六朝博物馆还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图片展、“2016—2019六朝博物馆展览与活动海报设计展”等。(李瑞 徐秀丽)